今天,袁隆平逝世一周年。回憶過去,室邇人遠。袁隆平院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暗淡,也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褪色。
在湖南海利集團檔案室內,上萬卷檔案見證著海利七十余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開拓創新,勇往直前的發展軌跡,見證著四十多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海利人共勉、共創、相互支持、相互探索、相互協作的深情厚誼和豐功偉業......
共有的拓荒品質
據海利集團原法人代表范滌塵回憶,他與袁隆平曾是在一個單位工作過的同事。1989年,時任湖南化工研究院院長的范滌塵為做大做強湖南化工,準備大刀闊斧地走上市之路。但是當時股市低迷,國家上市額度分配停止,上市面臨較大風險。范滌塵與袁隆平進行研判,袁隆平震耳發聵的幾句話而今范滌成還記憶猶新。“沒有拓荒者的精神和創新者的膽略,企業不會改變,世界不會改變。上市是快變、大變的好途徑”。
當時(1989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已經進入到超級稻研究階段,袁隆平立志要解決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伴隨著雜交水稻在全球大面積推廣使用,范滌塵認為,雜交水稻的推廣與湖南化工研究所產品創新和批量生產兩者相輔相成。他倆心照神交,形成了共識。在海利上市攻堅階段,袁隆平題寫了“拓荒人精神,薪火相傳”9個字,勉勵海利人大膽創新,走向全國,沖向世界。海利人不負春光,在后來的幾十年中開拓創新,勇攀高峰,譜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
據檔案記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于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到2020年,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在美國、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60多個國家推廣面積已達1333萬公頃。但是,其病蟲害防治作為奪取高產的系統工程的保駕護航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據統計,一畝雜交水稻從浸種到收割一共需要30-50元的農化產品成本。
早在1998年,王曉光擔任湖南化工院院長,他在與袁隆平的交談中,得知了袁隆平“禾下乘涼夢”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他算了一筆賬,以每畝30元農化產品為基數,雜交水稻全球推廣1000萬公頃,需要農化產品45億元,湖南化工院應該搶占這個市場,支持袁隆平雜交水稻在全球獲得高產。
為此,王曉光帶領研發“核心”成員重點推進海利產業化生產基地和國家創新平臺建設,2005 年,在湖南基地的基礎上建成“國家農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6年,農藥登記試驗中心通過了 CMA 認證。2009年,湖南院的農藥室內生測、田間藥效、農藥全組分析、農藥殘留試驗等項目又獲得了原農業部的批準。2011年,為了進一步發揮平臺服務功能,湖南院對殘留試驗室全分析室、化肥農藥質檢站等資質平臺進行了整合,成立了分析檢測中心,另以創制中心生測部為基礎成立了農藥生測研究中心。2012年,又創建了“仿生農藥工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級研發平臺,2014年湖南院獲得了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及農業部農藥登記試驗單位資質。
這期間,王曉光沒少與袁隆平交流,研發生產了針對雜交水稻稻飛虱、紋枯病、卷葉蟲的多種高效、低毒、低殘留農化產品,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為袁隆平雜交水稻的國際病蟲害防治保駕護航。
2016年,海利對其農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農藥生測研究中心、分析檢測中心、計量儀器中心以及湖南省化肥農藥質量監督檢驗授權站(湖南省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進行了整合,成立了“湖南加法檢測有限公司”。其農藥殘留檢測、農藥環境檢測、農藥理化性質與全組分分析檢測先后通過了GLP認證,并依據GEP規范要求建立了農藥生測藥效實驗室管理體系,從而形成了較完整的GLP/GEP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2019年,農藥殘留化學、生態毒理、環境歸趨、產品化學、田間藥效等5個實驗室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農藥GLP實驗室資質認定證書,實現了從地方科研院所升級為國家級研發中心、國家農藥從仿制到創制、運行模式從單一科研到產學研一體化的質變性跨越。
袁隆平對海利基礎建設和研發創新非常欽佩,多次與海利集團核心成員和科研人員交流,建議海利集團研發多種產品,更好地服務“三農”,當好農民的兄弟。每當海利研發了農化新品,袁隆平都首先在自己的試驗基地試驗,并全程參與觀察其效果,給出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而今,袁隆平雜交水稻推廣遠遠超過了1000萬公頃,海利集團已進入中國農化行業出口15強,成為全球農化產業鏈的重要一環。40多年來,袁隆平與海利集團的交往甚多,其中,有同在一個單位并肩工作過的同事,有從事科研求教尋路的后輩,有開拓創新求政問策的高管等。
據現任湖南海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衛東回憶,袁隆平從他研究雜交水稻開始,就與海利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研究獲得每一次突破,都會邀請海利集團主要科研人員去座談、留影,分享其成功的喜悅。每年春節,海利集團都會派人看望袁隆平,袁隆平或送書相勉、或題字相策,或贈言相勵。
共振的奉獻精神
袁隆平樸實厚道,淡泊名利,埋頭科研,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感召著海利科研團隊,潛移默化地激勵著海利人恪盡職守,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不斷創新。據檔案記載,袁隆平為海利題字10多幅,其中,他題寫的“制造一流農藥,服務全球農業”成為海利人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座右銘。
70多年來,海利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項目23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3項),獲國家部(省)大獎82項,發明專利311件,成果轉讓280余項,輻射全國25個省市的160余家企業,為我國農藥工業發展提供了眾多先進技術,在同行業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其農化產品,隨著袁隆平雜交水稻種植的全球化,也遠銷到 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成績的獲得,與袁隆平精神的激勵和感召密不可分。
打開海利集團人物檔案,從沈明楊、馮庚炳、范滌塵、王曉光、劉衛東、吳必顯、曾憲澤、臧開保、許長連、尹霖、蔣彪、歐曉明、柳愛平、陳明、杜升華、劉曙東、許世兵,余暉、臧陽陵……無數科研人員矢志不渝、心懷大局、無私奉獻的事跡,詮釋了袁隆平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傳承含義,他們的奉獻精神在共振中不斷升華,在弘揚中不辱使命,書寫著一個又一個的精彩篇章。